韓國外交部長官樸振8日下午到達青島,開啟他就任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。這也是韓國新政府上臺后首個訪華高級別團組。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,兩國關系面臨深化發展重要機遇。對這次訪問,中韓都很重視,值得雙方深入交流的話題有不少。另外,由于它恰巧發生在佩洛西竄臺對東亞地區局勢造成嚴重沖擊之后,因此受到國際輿論的格外關注,以及復雜解讀。
很多人都注意到,在佩洛西竄臺后的訪韓期間,韓國總統尹錫悅以及樸振外長都沒有會見她,韓國官方還有意避開和佩洛西談臺灣問題。雖然這樣的安排有著韓方從自身特殊地緣位置出發的考慮,不能簡單化地理解,但中國社會總體上視之為韓國獨立自主外交及對華理性的一次展現,特別是與日本形成了鮮明對比,從而在中國社會贏得了肯定和尊重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樸振訪華營造出了建設性的積極氛圍。
但顯然,有的國家不愿意看到中韓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。當中韓兩國作出一些相向而行的努力之際,往往會有涼水潑過來,并夾雜著用心險惡的質疑和挑撥。這一次也是這樣。美西方大多數媒體包括韓國的保守派輿論,習慣于突出、放大中韓關系的消極面,制造出分歧、矛盾甚至對立。
一些現實情況的確令人擔憂,倡導中韓互利共贏、友好合作的聲音遭到削弱,充滿情緒化的、短視的、激進的態度卻被強化。中韓關系要往前走,面臨的現實阻力在明顯變大,必須要跨過這些人挖的坑,突破他們設的障。
我們注意到,尹錫悅政府就任3個月以來,一直在有意避免被民粹主義綁架,在加強韓美同盟、對日緩和的同時,也比較在意對華關系,保持了中韓關系大的穩定態勢。需要強調的是,這個態勢應該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延續,這符合中韓兩國的利益。
尹錫悅 資料圖
“薩德”問題是擺在中韓關系面前的一大隱憂,無法回避。我們并不反對韓國采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安全,但這種措施不能建立在損害韓國的友好鄰國中國的安全利益基礎上?!八_德”是華盛頓試圖打入東北亞的一個楔子,目的就是要攪渾地區局勢、讓美國坐收漁翁之利。我們希望韓方不要將對中國戰略利益的應有尊重,理解成是對中國的“屈從”;相反要看到,在華盛頓的壓力下部署“薩德”,恰恰是韓國對美國利益的“屈從”。中國從未對韓國“如何交朋友”指指點點,但“朋友”遞過來的刀是韓國萬萬接不得的。
此外,對韓國來說比較迫切的另一個問題是,8月底美國就要召開所謂“芯片四方聯盟”(美國、日本、韓國以及中國臺灣)工作會議。近一段時間,韓國輿論一直在討論是否參加,怎么參加。據韓媒最新報道,韓國政府方面日前表示,愿參加“芯片四方聯盟”預備磋商,韓媒還稱,韓方將在磋商會議中向美方提出“芯片四方聯盟”要以“參與國應尊重中國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”和“不提及對華進行出口限制”為前提,總之,“不刺激中國”。如果韓國不得不加入美國拼湊的一些小圈子,國際社會期待看到,韓國能在其中發揮平衡和矯正作用,這同時也是韓國獨特價值的體現。
韓國是重要的地區國家,處在既敏感、又特殊的地緣位置點上。如前所述,在臺灣問題、半導體產業鏈以及美國在亞太推動的各種遏華動作上,韓國的利益訴求和政策取向,與美日存在明顯的區別。只要韓國堅持從自身現實及長遠利益考慮問題,那么它與中國就有巨大的合作空間。樸振此時訪華,相信會成為推動中韓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契機。